二届五次教代会暨工代会精神

发布时间:2012-05-24      访问次数:

一、会议概况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届五次教代会暨工代会于二〇二年五月六日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杨秀英院长做的行政工作报告,审议了学院工会委员会《2011年工会工作总结》,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标准的说明》、《帮困助学基金会工作制度(草案)》、《帮困救助工作实施办法(草案)》。

会议认为,二〇一年学院行政工作体现了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精神,学院工会也在学院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次课时津贴的调整,是构建中高职贯通职教体系、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二级管理、改善教职工待遇的需要。《帮困助学基金会工作制度》、《帮困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的制订和实施,对完善学院帮困机制,规范帮困救助工作,加大帮困力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会议号召:学院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骨干院校建设中,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学院精神,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院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秀英在题为《踏踏实实抓骨干建设,凝神聚力谋内涵发展》闭幕词中,要求大家:以主人翁的态度、拼搏者的精神,全面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学习宣传好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全面贯彻落实好各项要求。她指出,2012年,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呼吸共命运,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携手共进,全面促进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在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骨干带动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进程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将学院建设出特色、建设出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二、行政工作报告

(一)2011年度工作回顾

2011年是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学院骨干校建设的起步之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以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国家和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探索创新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植根行业、校企联手、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机制体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完善“十二五”规划,开启骨干校建设新阶段

进一步完善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启动了“办学体制机制建设、重点专业建设、动态适应机制与信息共享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四项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将国家骨干校建设与085工程、行业提升计划、中央财政或上海市财政支持的专项及重点专业建设、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等重点项目结合起来,以骨干校建设为龙头,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实现学院事业的全面进步。

2.推进实施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牢固树立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学院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的理念,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内涵发展与品牌支撑意识,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建设,注重特色,突出效益”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名师培育工作和探索适合学院实际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一年来,学院的质量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授予我院胡国胜教授为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名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光传输与系统运行与维护》、《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会展现场管理》3门课程被评为上海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院级教学团队。

2011年,学院以优良成绩通过了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制定整改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强化薄弱环节的建设,一件一件抓好落实,使学院的各项事业走上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举办了“第二届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我院计算机应用系参赛队从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勇夺“神州数码”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赛项技能比赛一等奖;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参赛队获“华为”杯三网融合与网络优化赛项技能比赛二等奖;电子工程系参赛队获“英特尔”杯芯片级检测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技能比赛三等奖;机电工程系参赛队,获 “中科”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技能比赛优胜奖;通信系和计算机系学生,参加了 “2011年全国通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类)”中的“企业融合通信业务”和“网真视讯业务”两个赛项的比赛,分别荣获“网真视讯业务”赛项团体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企业融合通信业务”赛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经济与管理系学生在“金蝶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高职组)中荣获大赛银奖;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学院有 3支参赛队获得了上海赛区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双师素质

我院组织骨干教师去其他院校及企业进行学习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教学改革、教学交流、学术研究会议;引进和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完善辅导员选聘办法、开拓培养途径。同时,学院积极组织了 “迎评估、说专业、说课程”交流会;组织了德国专家讲授的 “项目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探索进一步发挥有经验老教师作用、传承优良教风与教法的机制;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

进一步完善了双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学院根据不同的教师类型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途径和培训效果的评价体系。

明确各层次教师岗位准入标准,确定职责与任务,严格管理与考核,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通过双师双向交流机制,严格执行《学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历管理办法》,落实专业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修订和完善了《专业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骨干教师教师管理办法》等师资管理制度。

2011年,学院获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1项、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子项目即上海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市教科研项目1项、市科研创新项目3项、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1项等等;经济与管理系丁红艳老师在2011年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第一届“中诺思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获说课一等奖;外语部邓玉华老师在上海市第二届(外教社杯)高职高专英语教师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等。

建立学校优秀人才遴选培养机制,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在新教师引进上,优先录用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2011年,有12名教师参加了至少6个月以上的企业工作实践,41名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20人,占新进教师的40%左右,“双师”素质教师占68%

4.深化职教集团建设,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011年度召开职教集团常务理事会和全体理事大会各一次,进一步推进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深化了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植根行业、校企联手、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通过筹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上海电子信息行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在集团框架内,继续推进中高职贯通教育实践,继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同时开展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启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实践经验;完善建设双师团队机制;引进企业认证中心;完善制度建设;筹划职业技能竞赛,举办了共有13所上海地区中专学校参加的“联想·企想杯”物联网应用技能竞赛,全面推进职教集团品牌建设发展规划。

以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的深入研究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和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201175我院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暨设备捐赠仪式,拉开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序幕。

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开展2011年本市中高职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院顺利完成201130名高职特聘兼职教师的统筹协调、资格审查及汇总申报等工作。

2011年度,我院完成了第四期技师学院培训班的总结工作及第五期技师学院培训班的协议签订、培训方案的报批和学员报名、注册等工作,为集团内的企业和学校提供员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专业技能培训共1千人次以上。

坚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分别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4工厂、上海信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品天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设备总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05工厂、上海长丰智能卡有限公司等企业组成了各种形式的针对2012届学生进行的定向培训或订单式教育班。

5.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遵照“适时完善制度、科学规划流程、细化实施方案、严格实施过程”的工作原则,制订了学院《项目管理流程框图》、《内涵建设重大项目任务责任书》等规章制度。同时,积极探索项目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动态化监控,并运用到所有项目中去,确保工作真正能够落到实处。

2011年度,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二)编制完成、贯通教育相关规定已基本草拟完成;制订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和外事相关规章制度。

按需设岗、按岗聘职、以岗定责、以岗定酬,在全院范围内推行全员岗位竞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竞争机制。

建立固定工资与校内津贴双轨运行制度和向教学一线教师、向在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的分配制度;完善“教师多元化的奖金收入模块”;不断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落实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责任,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

6.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做好学生工作

以“建党90周年”主题系列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国家荣誉感、自豪感。开展了“红色经典”影片校园巡映、“红色英烈”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教育图片展、“红色寻根”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开展了 “文化寻根·诚信文化校园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社交礼仪、行为规范、职业技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思政部成功申报了市教委《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中的子项目——“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衔接试点”课题。

推进辅导员工作向纵深发展,拓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2011年累计选派辅导员13人参加上海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专题培训。

指导学生实施职业目标行动计划;建设了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指导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职业理念教育活动,并引导和指导学生新成立一批职业类社团。

创新开展了“月度主题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心组织了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组建6支队伍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团委组织的“传递关爱,点亮未来”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赴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盘龙村的“三下乡”活动作为上海市级重点团队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1名同学被评为“先进个人”,1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此外我院3支队伍申报上海市第二届“知行杯”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其中1名同学被评为“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管理工作。

积极做好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组织工作,以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营造了 “高品位、宽领域、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

继续做好贫困学生、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资助帮扶工作,不断完善“奖、贷、助、勤、减、免”和“绿色通道”等学生资助体系,受惠学生2000余人。

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97.85%,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7.改善校园环境设施,构建安定和谐校园

继续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加强了校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建设。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队伍建设。对学院师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完善和落实了学校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切实维护师生健康和安全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

向全院教工发出了关于落实节能宣传周活动的倡议,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能源资源忧患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

进一步完善了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完善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启动建设集“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信息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一体的动态信息校企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了二级网站建设和网站群系统的使用,本年度学院网站在上海市第五届优秀网站评选活动中获得“提名网站”称号。

学院三期建设“人防”工程竣工并获验收;按规定的程序落实各校区、各专业系、部相关的改建、维修等基建性项目建设工作;落实完成仪电物业赠送我院树木的移栽工作。

以加强退管会自身建设为着力点,并以开展活动、探望慰问、经济资助等形式关心、服务退休同志,履行退管会工作职责。

8.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建立有效带动的品牌战略

建立动态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跟踪了解上海仪电、奉贤区及上海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开设急需专业或先进技术短期培训班,为产业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1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连续第3年度获得“徐汇区2010年度优秀办学单位”奖,并获得了高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嘉奖。

依托校企双向服务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

依托校内上海仪电员工培训基地、学院公共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面向上海仪电内企业、相关行业、企业、区域和社会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完成了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80人次;积极承担企业员工、社会成员和中职毕业生的在岗学历教育。

20119月,在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院校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09-2010年度成人教育先进个人评选中,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吴亚人、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书记蔡军林分别获得了优秀管理工作者与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继续做好云南、贵州等中西部院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院在中德合作、师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课程开发与评价、理念更新等方面的骨干带动作用。2011年度,顺利完成了7批、共280人的西部职教培训工作。组织了骨干院校校长赴德考察团。根据学院骨干院校的建设要求,由中德学院牵头,与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院校进行了沟通、联络,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

继续深化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和英国巴斯·斯帕大学的合作20111月市教委、仪电控股公司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继续签署了第十期合作协议;学院与普法基尔辛职业技术学校、兰茨胡特应用技术大学签署了新一轮合作协议。同时,做好短期专家来校、国际学校交流访问、外国实习生、学生交流访问等互访交流工作。

加大选派重点核心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国(境)培训的力度,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今年,组织共为10批共计25人次出国访问团、接待2批来华访问团和9批外国来华人员。

9.教职工待遇提高情况、财政收入及招待费支出情况

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增长7.6%

学院年收入:11141万,其中学费(含住宿费)收入约占66.33%

还贷款、基本建设和绿化建设支出占学费收入的50.4%

招待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0.37%

运行支出中增长项目主要有:学生活动2%,物业管理40%,水、电、油30%

(二)2012年度工作要点

2012年是学院发展举足轻重的关键年,我们要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内涵建设工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贯彻落实发展规划,推进骨干院校建设

稳步落实“十二五”建设规划  完善分项规划

扎实推进国家骨干校建设  深化内涵发展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创新实践生活园区管理模式

持续职业素质教育工程建设

推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引领

3.推进实施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

推进质量工程

举办技能大赛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双师素质

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完善教师队伍培养与管理机制

建立和利用各类型教师资源库

5.深化职教集团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继续深化职教集团建设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6.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健全学院规章制度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优化校内竞争机制

深化二级管理机制

完善安全责任制度

完善后勤管理制

7.实施民生民心工程,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加大帮困助学力度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

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8.拓展延伸办学功能,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服务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

9.完善全面质量保障,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健全领导力保障体系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行政管理质量保障体系

健全后勤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10.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推动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优财务管理、谋员工福利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

建设节能减排环境美校园

2012年是学院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之年。学院将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瞄准年度目标,统一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全面促进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骨干带动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三、关于调整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标准的说明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调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教职工内部收入分配方案》(沪电信职院〔200778)(以下简称为:《学院内部收入分配方案》)中的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标准。

(一)目的和意义

1.构建中高职贯通职教体系的需要

随着构建职教体系实践的推进,中高职贯通已在学院系统内、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内试点。规范学院全日制中职、高职教学课时津贴标准,是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顺利实践的重要保障。

2.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调整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的标准,是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完善二级管理的需要

2007年学院系统实行了一体化办学,2008年学院推行了二级管理。目前,包括中专部在内的各教学单位均已实行了二级管理。规范和统一学院系统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的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二级管理。

4.改善教职员工待遇的需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我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进程,学院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同时,近年来物价指数居高而教职工的工资未增加。调整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标准,是改善教职员工待遇的需要。

(二)调整后的标准

1.专任教师(全日制)课时津贴统一执行新标准。

2.调整后的专任教师(全日制)课时津贴标准,在《学院内部收入分配方案》规定的课时津贴单价的基础上增加15%(以0.5元为最小调整单位)。

(三)新标准实施时间

调整后的专任教师(全日制)教学课时津贴标准,于20122月开始执行。

四、工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在仪电工会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关心职工生活,推进保障工作

1.继续做好在职教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保障计划、特种重病医疗保障计划和退休教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保障计划续保工作的同时,做好索赔工作,本年度共办理2010年度平安保险索赔事项117人次。在教师补充医疗保障计划参保费和理赔起付线上调的情况下,经过调研,选择了性价比较好的英泰人寿保险公司的方案,458名教职工参加了该险种。

2.利用帮困助学基金、困难补助金和各级工会送温暖经费,共资助4名困难学生,走访慰问在职教职工59人次、退休教职工113人次,合计支出费用45286.60元。在这同时,积极争取院外救助,使5位退休同志享受了市医保综合减负政策,28位在职和退休同志得到了仪电控股公司的帮困救助金。

3.继续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发动广大教职工为学院帮困助学基金捐款,全年共收到捐款25754.50元。又号召大家为西藏日喀则地区贫困同胞和学院“爱心屋”捐献衣被。

4.与后勤保障处合作,搞好教职工健康检查。上半年由工会委员、医务室负责人、职工代表联合组成工作小组,初选和考察体检单位,并经过工会委员会讨论确定,院长办公会同意后,动员教职工参加两年一度的健康检查。下半年又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女职工专项体检。

5.退管会通过上门慰问,提供帮助,组织追悼会、协助发放丧葬费和抚恤金等,为9位因病去世退休教职工妥善办理了后事,并且在工作中,宣传了这些同志的优秀品格,受到家属的肯定。

(二)发挥工会作用,参与学院建设

1.继续同相关部门合作,动员教职工,争做“双师型”教师和高技能员工。一批同志获得了各类技能证书,4位在技能竞赛中获胜。对在技术创新、技能培训中表现突出的10位同志进行了奖励。

2.向全院教工发出关于落实节能宣传周活动的倡议,开展节能知识答题活动。共有11个分工会、82名教工参与知识答题。督促教工节能合理化建议的落实,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服务。

3.参加仪电工会的“安全生产金点子”活动,同时通过分工会号召广大教职工积极投入骨干院校建设。

4.完成校庆后校友信息的核实与登录,开始制定校友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三)推进民主管理,履行维护职责

1.筹办了二届四次教代会,组织与会代表就学院2010年行政工作报告和2011年行政工作思路报告进行审议。并宣传与贯彻教代会精神,教代会提案均得到了落实。

2.继续与行政共同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在新一轮岗位聘任时,组建了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学习相关制度,随时接待来访者。同时,耐心接待来访的教职工,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相关矛盾,引导教职工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稳定。

3.听取教职工对食堂饭菜质量意见的基础上,生活小组与食堂经理一起研究食堂工作,形成了6点共识,旨在推进食堂建设。

(四)展文体活动,展示员工风采

1.以学院艺术年为契机,举办了文艺汇演和摄影、书画、收藏品、小制作展。十八个节目依次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登台亮相。各类展览,展现了大家的艺术修养和情操。活动中,各分工会精心组织,教工积极参与,涌现了许多新秀。

2.举办了三人制篮球比赛、广播操培训和钓鱼等活动,又组织保龄球、乒乓球、跳长绳、田径等四支队伍参加仪电体育文化节比赛活动,其中,在田径赛场上,我院选手冒着细雨,奋力拼搏,获得了七金、二银、三铜,名列第一。还派出2位队员代表仪电控股公司参加了上海市职工游泳比赛。

3.在元旦、春节期间,为每位退休教职工寄送慰问信,向他们致以新春问候与祝愿,并通报学院年度主要工作。三八妇女节组织女教工苏州渔洋山、香雪海“一日游”,并发放慰问金。六一儿童节为教职工适龄子女赠送礼物。中秋、国庆对教职工进行了节日慰问;为单身及家属不在上海的教职工举办中秋联欢活动。向逢十生日的39位退休同志和逢五、逢十生日的103位在职同志送上生日祝贺。

4.鼓励退休教职工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为方便他们的学费报销,每月派员在市区设立报销点。组织退休教职工赴南通一日游,314位同志参加了活动。

5.大力支持各分工会(中专部)开展部门内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中职校工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工会)组织的活动,如红歌小组唱比赛和第八套广播操比赛。协调各部门间的相互合作,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

(五)加强自身建设,搞好基础管理

1.由于党支部工作范围的变化,使得6个分工会发生了变化,我们重新划分了分工会,并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了分工会委员会。

2.在组织领导干部、工会干部、职工代表等112位同志参加由市总工会主办、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系统工会协办的《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网上知识竞赛的基础上,举办了工会干部团队活动,学习《条例》,推进《条例》贯彻实施

3.制订和修订了学院《帮困救助制度实施办法(草案)》、《帮困助学基金会工作制度》、《关于暑期旅游休养的若干规定(草案)》、《工会财务报销若干规定》,规范相关工作。

4.整理了退休教职工数据库。

通过2011年的工作,我们最大的体会是重视群众性。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这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我们所开展的工作,就是要为群众办事,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参与,并依靠群众搞好工作。保障工作、文体活动如此,学院建设也同样如此。只有坚持群众性,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会各项工作。今年的工作较好地体现了群众性,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后必须牢牢坚持。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群众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还存在诸多不足。

其一,参与民主管理的深度不够,贯彻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其二,班组学习没有正常开展,原先计划没有落实,还没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

其三,有些工作缺乏一抓到底的精神,往往“蜻蜓点水”,致使效果不明显。

2012年学院工会委员会总体工作要求是:在仪电工会和学院党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学院骨干院校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和学院的建设发展再做贡献。

1.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职工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明确任务,增强责任意识,营造积极向上氛围,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和学院的发展努力工作。

2.继续与行政部门共同探索工会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新思路和切入点,把创新活动素质工程融入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为学院的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3.倾听教职工呼声,反映教职工诉求,加强与行政部门沟通,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教代会提案,努力解决教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引导教职工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确保教职工队伍和学院的稳定。推进民主管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4.加大对重点困难人员的帮困力度,建立工作档案,定期访谈和资助。同时,寻求新的保障或保险途径。

5.继续开展适合教职工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院性文体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各分工会、协会(队)和群众自行组织文体活动。

6.组织专题研讨和工会干部培训,使广大工会干部增强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密切与群众联系,从而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努力将工会真正办成“教职工之家”,受到广大教职工拥护和信赖。

7.关心退休同志,探索服务管理新路。

五、帮困助学基金会工作制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教职工和学生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心愿。19981月,学院建立了帮困助学基金会,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遭遇不幸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献上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能渡过难关,安心工作,完成学业。

(一)组织机构

由学院工会、学生处、财务处各指派一名人员组成学院帮困助学基金会管理小组,设组长一名。

(二)资金筹集

1.每年春节团拜期间进行“一日捐”活动筹集。

2.接受团体或个人捐赠。

管理小组随时接受捐款,随时入账,做好登记,开出收据给捐款团体或个人作为捐款凭证。

(三)建立档案

在各系部、二级学院的党支部与分工会的协助下,管理小组全面了解和掌握困难教职工和学生生活情况,建立起动态管理机制。

1.确定帮困助学对象

(1)因本人或家庭成员中患重大疾病,个人自负部分医药费支出较多,影响基本生活的教职工家庭。

(2)因各种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目前尚未摆脱困境,影响基本生活的教职工。

(3)因本人患重大疾病,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学生。

(4)因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的或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影响基本生活的学生。

2.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管理小组对帮困助学对象建立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四)基金使用

1.基金运作形式

(1)对于教职工,根据困难情况,给予一次性捐助,最高2000元。

(2)对于学生,根据困难情况,给予一次性捐助,最高1000元。或给予每学期捐助,最高500元。

2.基金运作程序

(1)申请

由教职工本人提出申请,据实写明申请帮困理由。提出申请的教职工所在分工会进行核实,签署意见后将申请表递交管理小组。

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据实写明申请助学理由。提出申请的学生所在系、部进行核实,签署意见后将申请表递交管理小组。

(2)审批

管理小组接受申请后进行复核并审定,给出审批意见并予以拨款。

(3)领取

申请对象领取管理小组开具的付款凭证,教职工到学院工会办理取款手续,学生的资助款被打入校园卡。

(五)基金监审

1.基金会建立专门账户,按财务管理规定管理,专款专用。

2.每年年底由管理小组出具年度基金使用财务报告,由学院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六、帮困救助工作实施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仪电控股公司《关于进一步做好仪电系统帮困工作的意见》,完善学院帮困送温暖机制,规范帮困救助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一)帮困救助资金来源:

1.学院行政拨款;

2.工会经费列支;

3.学院帮困救助基金;

4.其他资金来源。

(二)帮困救助对象:

学院在职教职员工和退休教职员工中,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均可提出申请: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

2.教职员工本人患病,个人支付自负医药费用较大,影响基本生活的;

3.家庭人均收入较低、经济负担较重的教职员工,因子女就学开支较大(除特殊高额学费外),影响基本生活的;

4.因意外灾难等造成特殊困难,影响基本生活的;

5.其他。

(三)帮困标准:

为帮困对象办好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给付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上海市教育系统教师综合医疗保障计划》理赔,并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社会救助。

如未获得上级补助、社会救助的,或者经上级补助、社会救助后仍存在困难情况的,在扣除补助金后,启动学院帮困救助程序,补助金额规定如下:

1.1类帮困救助对象,补助到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

2.2类帮困救助对象,一个医保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达到500010000元,一次性医疗补助500元;1000015000元,一次性医疗补助1000元;1500020000元,一次性医疗补助1500元;20000元以上,一次性医疗补助2000元。对首发重大疾病者,第一个医保年度一次性医疗补助少于1000元的,补足至1000元。

重大疾病指:

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脑肿瘤、心脏瓣膜手术、严重Ⅲ度烧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动脉手术;

3.3类帮困救助对象,就读期间,每人每学年补助:大学(包括大专、高职)1000元;高中(包括中专、技校)700元;初中、小学500元;

4.4类帮困救助对象,救助标准一般为10003000元,具体金额由学院工会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决定;

5.5类帮困救助对象,救助金额一般为3001000元,由学院工会主席和生活委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在工会委员会议上报告。长期卧床养病一般一年救助一次。

6.亲属(双方父母、配偶、子女)的去世慰问费为200元。

7.对以下人员酌情放宽救助标准:孤老、80岁以上老人、夫妻双方都患重大疾病、市级以上劳动模范。

  (四)困难救助程序:

1.符合第一到第三类情况的对象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困难教职员工所在分工会调查讨论后,出具同意意见。

3.学院工会审核同意后,参照此办法确定补助金额。

4. 本人携分工会主席和学院工会主席签字同意的支出凭证至学院工会领取帮困救助款。

5.学院工会建立困难救助档案。

(五)附则:

1.此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一年;

2.解释权属学院工会委员会。

七、党委书记、院长杨秀英讲话精神(闭幕词)

会上,杨秀英同志发表了题为《踏踏实实抓骨干建设,凝神聚力谋内涵发展》的讲话。

她说,这次会议是在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脚踏实地落实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攻坚克难推进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又逢教育部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颁布,所以对我们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学院制度,促进依法治校、提升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开好本次会议,学院党委行政和工会专门进行了研究,各级工会组织及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筹备。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责任感,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参与各项议程,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做好会议的服务工作,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她代表学院党委和行政向各位代表和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她指出,从会议通过的决议来看,代表们对学院2011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积极为学院系统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工会将把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学院将认真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或做解释,不断改进与完善学院的工作。

     她代表学院党委和行政讲了两点意见:

   (一)以主人翁的态度 以拼搏者的精神  全面推进学院的内涵建设

当前,学院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时机。

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深入,国务院、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国家和各部委出台的《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等政策和措施保证了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能力和水平等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上海市教委和仪电控股(集团)公司的领导与关心下,学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由于体制问题照成制约学院发展进程的办学经费问题也于今年开始有了零的突破。

当前,学院发展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全国职业教育改革以稳健的步伐持续发展,值得学习的校企合作办学、育人、就业与发展等体制创新案例不绝于耳,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成果层出不穷,职业院校毕业生以真才实学在就业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事例也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过程中的后示范建设效应更是突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学院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上海市085工程和行业提升计划、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生就业创新基地等项目都到了建设方案转化为实际成效的关键时期。

学院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数字化校园建设、各类科研及科研创新等项目也应持续稳定显现阶段性成果。

面对这一切,我们更需要的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开拓进取、提升能级、团结奋进、干出实绩。

1.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我们要努力拼搏、勇于实践,建立理事会等议事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的运行机制,增强办学活力。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探索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双师教学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培养与就业、社会服务等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实现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共管、共享和共赢。

2.建设优质品牌专业

我们要努力拼搏、勇于实践,通过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领头雁地位重点专业的建设,以大雁阵型带动所有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高、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合理和实训实习条件优良、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优质品牌专业,并在高职教育领域发挥带动作用。

1)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工作章程,构建共同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双师教学团队、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价、技术开发的工作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

适应电子信息产业与社会需求发展趋势,与企业深度合作,结合专业特点,形成“工学交替、循序递进”板块式、“校企联动,工学融合”全程订单式、“基于企业真实工作服务项目”全程合作式、“全真全程实践式”、“基于真实生产过程,对接企业工作现场”、“工学结合、能力为本、双证融通”等多种形式多种模式“植根行业、校企联手、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重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四元合一”的、适合上海经济发展要求的知识型、发展型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打造专业双带头人引领的教学团队

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系统设计、多措并举、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打造“专业双带头人”带领的具有教学、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4)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完善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制度,如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激励教师组建校企合作研发团队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扩大社会服务的影响力。

3.信息共享动态适应

我们要努力拼搏、勇于实践,通过对行业技术发展动向、在校生、毕业生和企业的调研,提供动态信息共享服务,构建专业结构和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形式与手段创新为目的的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动向的先知先行机制、专业建设动态适应机制、教育教学管理适应机制和教学动态响应机制。

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我们要努力拼搏、勇于实践,以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内部人事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构建技术服务运行与激励机制、培训鉴定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提升学院企业员工技术培训、技能培训与鉴定能力、服务中西部地区职教能力,成为仪电控股(INESA)的员工培训基地、中西部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成为面向上海电子信息产业有一定知名度的技术服务基地。

(二)学习宣传好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全面贯彻落实好各项要求

2011128,教育部以教育部令的形式颁布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于201211起施行,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规章。

教代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高校的重要体现,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院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创立了教代会代表、教职工代表与党政领导定期沟通制度;加强了教代会提案工作,提案的征集和办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着力推进校务公开和二级管理制度。这些探索,充分保障了以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广大教职工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落实了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当前,学习好《规定》是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在座代表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学院将按照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规定》的通知的要求,把学习、贯彻、实施《规定》作为当前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工作。党委宣传部、学院工会要结合学院学习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教职工学习。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加强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是加强学院党的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骨干院校建设和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人事关系的需要。通过学习宣传活动,使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全面理解《规定》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规定》的基本内容。

在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要对照学校现行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全面落实《规定》的要求,不断完善“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制”,在学院章程制定中进一步明确符合学院实际发展需要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具体职权。

她指出,2012年,是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呼吸共命运,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携手共进,全面促进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在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骨干带动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进程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将学院建设出特色、建设出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版权所有 ©